首页

免费脚足交视频

时间:2025-05-29 12:50:33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31516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

  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

  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

  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

  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

  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

  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

  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天问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工程总体工作,负责任务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管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探测器系统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承担地面应用系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

  总台央视记者丨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李昌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海青浦区统战文化周举行 发布统战文化地图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表示:“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让我们现代化监测体系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到2035年,现代化监测体系基本建成。让监测数据来为环境管理和人民需求提供服务,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站岗放哨。”

消化不良、食欲不佳、反酸烧心…年后给胃肠减减负

“通用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朱松纯委员表示,通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赢得这一场科技竞争,关键还在人才,“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径,可以让通用人工智能安全发展、造福人类。”

十万列,中欧班列提升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

婚礼现场,金婚伉俪小云雀合唱团创始人吴冠明夫妇在婚礼仪式上为新人代表送上“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广府有喜 花好粤圆”书法作品及祝福。

美国宾州突发爆炸致5死3伤 多所房屋被夷为平地

北京4月9日电 波哥大消息:当地时间8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市长卡洛斯·费尔南多·加兰表示,该市将于本周开始实行限水,以缓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干旱。

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我们得到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是坚持了人民至上原则。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充分尊重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